首页     机构设置     学籍与学位     教学建设与改革     实践教学     一流专业     教材建设与选用     现代教育技术     创新创业     工程训练中心     招生办     辅修专业     微专业     校友服务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哇!这1017名同学有了新才干

发布时间:2024-10-18    作者:    点击数:[]

中国自古就有“技多者易学、多技者易成”人才培养理念,君子六艺、女子八雅,文人墨客的多才多艺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时光荏苒,时代接力棒传递到新时代的广大青年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广大青年抓紧学习,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不断喷涌而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深刻理解高等教育改革内涵,锐意进取,不断突破,构建了一套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组合拳”:60个本科专业的构建通专融合培养方案落地实施;开设7个辅修专业打破专业壁垒;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力青年探索创新;500余门公选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逾100门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课程全方位覆盖各专业;全体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形成创新培养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学校23个微专业培养项目,成为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赋能工具。

2022年6月,学校形成了完备的微专业培养机制,两年来“精挑细选”出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拓展学生学术视野,丰富知识储备的23个微专业项目。微专业开设引起校内师生广泛关注,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汲取知识,学习完成率在95%以上。为做好微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校领导部署指挥、校教学委员会严格审查、教学督导严格质量把控,教务部门跟踪指导、开展阶段验收、课程评价以及定期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将微专业建设打造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微专业是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试验田,是集学科融合、专业交叉、科教融合的新模式,是专业改革与新专业培育的先行棋,所有参与其中的教师们心怀热爱 躬耕不辍,以极大的育人热情投入到每门新建课程之中,以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哺育求知若渴的学子。

化工学院开设的富油煤生物转化技术微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负责人刘向荣教授是拥有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称号的资深教师,教学团队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涵盖了化学、材料、地质和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真正实现了科教融汇,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

刘向荣老师在培养总结中情真意切地写下:“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煤炭加工在应用生物技术后的转型升级,掌握该领域的最新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具备创新意识、环保意识,最终成为热爱祖国、具有事业心和社会使命感的煤炭生物转化领域和相关产业的后备人才……”

97名完成微专业的学生涵盖化工、安全、能源、地环、测绘、材料5个学院,11个专业。回顾学习过程,同学们感慨到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同时,对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和重要参考。


能源学院开设的强矿压智能检测技术依托我校应急管理与地矿特色,融合创新采矿、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学科交叉。主讲教师是学校具有丰富科研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科研转化教学案例,加入科研实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打造了智能开采新课堂,探索采矿工程的双碳道路。

安全学院开设的智慧矿山安全微专业着力培养预防和解决智慧矿山建设中的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授课教师王莉介绍:“这个专业具有快速响应社会与产业需求、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的特点。”微专业负责人成连华以及所有授课教师都是专业领域具有较丰富理论和现场经验的教师,授课教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是第一年开展微专业培养,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我们团队将会在教学大纲、交叉课程过渡等方面再进行优化……”该教学团队表示将在下一轮的培养中着力加强学生成果产出,坚持持续改进,打造具有西科特色的精品微专业。

机械学院开设的智能车辆设计微专业是集车辆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电子控制和通信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这次教学我们团队实现了跨学科、跨学院、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参加这次微专业学习的学生都是主动报名,积极好学,学生学得起劲儿,教师教得带劲儿。”团队负责人寇发荣介绍,“智能汽车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开设智能车辆设计微专业,立足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培养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以满足智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人才需求。



全校15个教学单位均开设了微专业培养,教师申报微专业积极性高涨,学生学习热情也持续升温。学校在每届微专业结束后都举行座谈会,参加微专业的学生在座谈会上侃侃而谈,讲述自己学习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微专业建设的意见。

座谈会上,来自地环学院的陈同学讲述自己参加工程安全管理微专业的学习心得。“我们的课程很多都是在假期上课,这对于我是极大的挑战,别的同学出去游玩,我们还要在课堂上或者线上与老师交流,但就是凭借自己那份坚持,我完成了12个学分的学习,现在想想我感到收获满满,有效利用了时间,学到了更前沿更多的知识,我感到自豪”陈同学表示,“老师的授课方式很新颖,会用很多实际案例讲课,也请来了一些企业导师,我很期待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其他微专业。”

通信学院周泳杰、人外学院梁文静、通信学院张梦妍、建工学院高鑫鑫四名同学来自不同专业,互不相识的他们却同时被智能翻译技术微专业招生信息吸引,并报名学习。期间,他们学习了笔译基础、翻译实训、口译基础以及智能翻译等新设课程,与来自不同学院专业的同学共同度过了充满收获与乐趣的时光。四位同学一致认为,通过智能翻译技术微专业,他们深入了解了语料库技术,顺利完成了笔译和口译课程后的ECAT翻译的实习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翻译的魅力与挑战,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知识体系,也提升了智能翻译专业能力,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职业选择都提供更多选择与宝贵经验。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小马同学参加了声乐表演微专业学习。小马同学从小有一颗音乐表演的梦想,即使在繁重的学习之余,他也从不间断自我训练,看到学校微专业简章中有了声乐表演专业,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并且因为表现突出被韩静老师选为教学团队的助理,一边学一边参与教学。小马同学说:“我主修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但凭借热爱,我参加声乐表演微专业学习实践,很幸运,我得到了一系列专业艺术家的精心指导,小时候的音乐梦想得以复苏,专业实力得以升华,现在我经常自信地站上舞台,以音符传递情感,感染观众,赢得掌声与欢呼。在微专业学习中,得益于韩静老师与杨小龙老师的悉心教诲,发展了钢琴艺术指导专长,达到了音乐学院专业水准。通过微专业的学习实践让我有了职业发展的新赛道,更让我音乐梦想激起熊熊火焰。”

金秋十月,随着第二批微专业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共有1017名本科生拿到了微专业证书。千人的集体更像是骊山脚下红透的石榴籽,团结拥抱、孕育生机,这一千人的数量是学校锚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一个“小目标”,也是学校立德树人教育事业面向未来攻坚克难、实干兴校的一个新开始。









下一条:西安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简报(2024年10月份)(第六期)(总第八十一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right © 2004- 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雁塔校区:陕西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路58号 
电话:029-83858040
邮编:710054
临潼校区: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48号
邮编:7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