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学籍与学位     教学建设与改革     实践教学     一流专业     教材建设与选用     现代教育技术     创新创业     工程训练中心     招生办     辅修专业     微专业     校友服务
教学建设与改革
教学建设与改革
教学建设与改革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与改革 >> 正文

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文献:大学要出真思想(郑南宁)

发布时间:2008-11-15    作者:    点击数:[]

 

大学要出真思想


郑南宁

 

 

大学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它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同时也是时代的反映,尤其是一流大学,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大学存在的意义和治学的趣向,应该是在道德的基础上,要有以学术为公器、不追求短期效应和经济得失的求道精神。

纵观几十年来,大学为什么出不了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历史上出现思想家和教育家,大都是在动荡和大的历史变革中,而在当代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革中,大学却很难出现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大学要出真思想,就需要深刻地认识当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在社会和大学生对当前大学教育所持的批评并不是指大学所确定的办学目标不好,而是质疑现在的大学是否将育人放在根本的位置上,是否对大学生的成长真正承担起责任。一所大学的教育是否成功,办学水平是否达到一流,不能由大学自身确定若干指标进行自我评价,而是由社会的认可和受教育者即学生们的自我认同所决定。大学对学生的教育究竟为他们带去了什么?为我们的社会又能带来什么样的进步?特别是精神和道德上的进步。我们需要反思,在这些方面我们大学尽到责任了吗?这正是社会和受教育者所关心的。中国一定要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也需要产生有利于大学发展的富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和文化土壤,能够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德才兼备的青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对我们国家和社会有用的真思想。

 

一、在道德的基础上,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师生的道德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系建设,建设一流大学要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去认识。如何认识当前的国家利益,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系建设。二十一世纪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和平崛起是必然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流大学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一流大学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引擎,并且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系建设中也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未来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来源于我们正在培养的大学生。大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不能只注重两课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需要在整个教育中注重人格养成、公民意识教育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包括教材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的大学生认同和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系,大学必须认真地思考,如何在道德的基础上,为一个公正的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现在的一流大学不能只停留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上,一流大学应该承载民族精神,有能力向世界宣传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美国的强大与他们的一流大学在这方面的作为是分不开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在这方面有长期的战略思考。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中国近代史上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的伟大革命,它对当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也同时冲击了先秦以来的传统文化;四十二年前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颠覆性的破坏,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摧残大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现实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大学中出现与其本质不相容的一些现象,暴露出我们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我们的大学对师生是否具有社会道德和良知意识需要承担责任;大学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同样也要关注学生们的道德和情操。

现在我们的大学教育有一种片面的教育观点,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大学几乎所有的学术与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这种教育观点经不起历史的检验。从当前大学里一些教师的价值观和他们人生追求的变化,还有,一些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片面强调智力的作用,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这会带来社会对于大学这个群体出现道德教育问题的质疑和批判。黑砖窑、三鹿奶粉等重大社会事件的出现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们是对生命的漠视和对道德的破坏,这正说明了我们在道德教育和基本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社会化的生产,那么道德出了问题对社会和公众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过去。

道德问题是维系我们社会正常秩序和进步的基本准则,因此,大学需要思考道德教育问题,要尽最大的努力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道德教育问题不是靠提升创新能力所能应对的。只注重学术的发展,而忽视对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以及道德与情操的教育,我们就无法长久维持一所大学的声望和卓越,也无法长久维持和发展一个文明公正的社会。

另外,我们一些大学的领导还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忙于学科建设和发展,对教师和学生们的一些诉求,无法去有效积极地应对和引导,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们愤世嫉俗的思想以及对学校的不满。出现这种状况有观念的问题,也有道德教育的问题。

 

二、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理性和独立思考精神的批判者

大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要找到一种真正的方法,使大学或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突破管制教育的观念。大学和教师们所面对的是成熟的大学生,而不是中学生,对待他们不能是一种家长式的责任。对学生需要引导,使他们能理性地关注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和具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今后的人生是否成功,大学期间的成长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对他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环境,但大学都应尽其所能,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并使他们成为具有理性和独立思考精神的批判者。

西安交大从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生书院制,其初衷就是基于上述的思考,与第一课堂的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批判地学习,并能学会对自己负责,要让关心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愤青成为具有理性的批判者;但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难免出现问题,书院的管理和个别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方式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学生也时有抱怨。这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做好方面的工作。

我们需要探索出更好的培养人才的方法,注重道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学生们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注重社会服务的意识,同时能使他们对当今世界的变化和人类面对的各种挑战具有更深远的认识,使更多的学生能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

一流的大学需要有创见的大师、一流的科学家和研究员,这批教师对大学的发展和科研创新是举足轻重的,但他们不是大学教师的唯一类型;要培养学生具有理性和独立思考精神,有很好的情操,大学也需要一批善于激励学生,或善于将前人的知识或研究成果融会贯通,耐心教给学生的教师。也许他们对学问的贡献作用可能有限,但对这样的教师应当得到大学的尊重。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学校的蒋大宗教授1944年大学提前毕业,参加抗日远征军到缅甸。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了在上海的交通大学,曾经做过江泽民当年在交大求学时的助教。他曾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由于当时的研究条件所限,未能做出有创见的杰出成就,但他却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他的学识水平和治学成就并不比现在的一些院士差。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对未来生物医学与电子学科交叉的发展前沿做出了判断,在西安交大创建了大陆第一个生物医学电子专业,并长期引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在西安交大的其他学科里还有像蒋大宗这样一批的杰出教授,他们判断力强、学识渊博,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培养倾注了满腔热情,对同事心底善良。我们这一代真是要向他们好好学习。现在一些大学里个别知名教授在专业领域声名显赫,但在道德修养方面却不能称道;一些教授忙于科研,没有时间上本科生讲台,虽然学生与他们近在身旁,却又遥不可及。要使大学回归本质,这些现象必须要得到扭转。

 

三、一流大学更应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环境的建设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那么一流大学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大学的学术研究是无国界的,但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却是民族的,忽视这一点就容易在办学中迷失方向。

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必然会逐渐增加,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里的人文学科不仅指传统的人文学科,还应包括科学与技术本身所固有的人文价值。科学的进步使物质世界变得更为复杂,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复杂;科学研究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征服自然界的满足感,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种种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不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还会带来文化、人文环境的种种问题和变化,仅仅满足于科学知识的进步,就会使我们失去对各种精神文化价值的洞察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坚持大学自己的人文主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大学自然是服务于实现目的的机构,但它实现这些目的是靠一种特殊精神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开始就是超越这些实际目的的,它这样做只是为了以后,能以更清晰、更有力、更冷静的态度返回到这些目的中。因此,大学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不要被眼前的矛盾和现状所束缚住。作为一流大学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这就是一流大学的人文主义。

大学要出真思想,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大学如何真正地承载起引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社会责任,把培养人放在最根本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使中国真正出现世界一流大学。

上一条:试行名师课堂、精品课程开放视听制度的通知
下一条:2008年度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公布及后续建设要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right © 2004- 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雁塔校区:陕西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路58号 
电话:029-83858040
邮编:710054
临潼校区: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48号
邮编:710600